Intangible Culture /非遗文化
Summary
概述
万事利丝绸汇集了刺绣、缂丝、宋锦、云锦、天鹅绒、丝毯、丝绢画等丝绸非遗技艺作品。旨在传承丝绸非遗技艺,培养丝绸非遗技艺人才,并将巧夺天工的丝绸非遗艺术珍品,运用于家居装饰、艺术收藏、艺术品投资领域。
  • 1
    《青花牡丹》苏绣
    苏绣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苏绣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图案秀丽、色彩文雅、针法丰富、绣工精细的风格,以针作画,巧夺天工。其线色多达千种以上,每种颜色从深到浅有十多种之分,一件作品有时需要多达一二百种颜色,极为精美。青花,是独特的中式符号;而青花瓷,则是青花风韵的集中展现,是优雅中国的美丽化身。牡丹,中国特有花卉,誉为“花中之王”。高雅端庄的牡丹搭配仪态万千的青花瓷,极具中国特色,彰显精致、淡雅的新中式审美风格。
  • 2
    《唐卡》宋锦
    宋锦,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钱小萍为宋锦唯一国家级传承人。宋锦色泽艳丽、图案精致,素有“锦绣之冠”的美称。在制作工艺上,主要应用了彩抛换色的独特工艺,传统称“活色”工艺。在不增加纬线重数和织物厚度的情况下,能使织物表面色彩丰富而多变,且艳而不俗,古朴高雅。此作品根据唐卡图案结合宋锦特色加以设计,用全真丝制成,描绘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——宗喀巴大师。画面中大师坐跏跌坐,左手持发轮,右手持莲花,表情愉悦安详。
  • 3
    《国色牡丹》缂丝
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缂丝,又称作“刻丝”, 古有“织中之圣”和“一寸缂丝一寸金”的美誉,历代为皇家御用织品。迄今为止,仍只能采用纯手工织造,采用独特的“通经断纬”手法织造,工艺极其精细复杂,技艺娴熟大师一日也只能织造3—5厘米。作品正反两面如一,在图案与素地接处,呈现一丝裂痕,犹如镂刻而成,画面文雅、古朴,极具赏玩、收藏价值。牡丹色彩华丽、高贵雍容,是为“国色”,古代常用以比喻盛世繁华。大师抓住牡丹花的形象特征,颜色从深到浅逐层递减,过渡自然,将牡丹仰偃卷曲、华丽绽放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  • 4
    《天下第一福》雕花天鹅绒
    雕花天鹅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天鹅绒是中国最传统织物之一,它是用手工将细钢丝织入真丝形成圈圈,根据需要将文字或图案移至织物上,用刀将其细细雕琢,所雕之处圈圈断开直立抽去钢丝显现出绒状文字或图案,未雕处则呈圈状,整个画面手感细腻且丰满,雍容华贵,色光文雅,质感极佳。此为康熙所书“福”字,在写法上暗含“子、田、才、寿、福” 五种字形,寓意“多子、多田、多才、多寿、多福”。这是世上惟一的“五福合一”、“福寿合一”之“福”。因其字形窄而狭长,为瘦(音谐“寿”),又被称为“长寿福”。俗语说“有福必有寿,有寿必有福”。
  • 5
    《盘龙宝瓶》乱针绣
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乱针绣又名正则绣,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因其绣法自成一格,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。乱针绣讲究光线的明暗变化和色彩的对比度,点线面结合构成浓淡变化、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。丰富的色彩让乱针绣真实、立体,而丝线特有的光泽感,使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,在不同方位的光线下,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该作品选材自中国的“龙”,飞针走线,线条流畅优美,大师用丝线表现出瓷器的质感,尤其在龙的眼睛上,使用极高的手法,传神点睛,栩栩如生,展现出高超的乱针绣技艺!
  • 6
    《真金团龙》云锦
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绚丽多姿,美如天上云霞,是为云锦。历朝历代皆为皇家御用贡品和赏赐礼品,用料考究,常以金线、银线、孔雀羽等来织造。传承至今的云锦织造工艺成为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活化石,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,是中国织锦史上的最后一座里程碑。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,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,为“九五之尊”的象征。民间传说龙能降妖伏魔、兴云作雨,为吉祥之物。本作品纹样取自明万历皇帝十二团龙袍上的团龙之一,以真金线织出龙纹,用各色丝线织云纹、火球等,工艺上严格按照通经断纬技法手工制造,为传统云锦品种的经典之作。
  • 7
    《富春山居图》丝绢古画
    此为丝绢古画,由万事利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复制而成。原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,是中国古代水墨山居画的巅峰之作,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“第一神品”。真丝绢本长卷以高档纯蚕丝绸为画布,将黄公望杰作展现于其上,以优雅高贵的艺术微喷技艺完美展现了画作的笔墨神韵。简洁、概括、轻灵的线条和江南的山川风貌与柔美轻盈的丝绸宛如天作之合。
  • 8
    《丝绸之路》丝毯
    手工编织的丝毯被誉为“东方软浮雕”,需要经过二十多道传统工序打磨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丝毯作品。
转 至 顶 部
微博二维码
WENSLI万事利微信订阅号
2018© 万事利 02175200480  浙ICP备17030623号-1